• 当前位置:首页 记录片 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评分:
    0.0很差

    分类:记录片美国2018

    主演:鲁斯·巴德·金斯伯格 比尔·克林顿 奥林·G·哈奇 拉什·林 

    导演:朱莉·科昂 贝齐·韦斯特 

    排序

    播放地址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猜你喜欢

     剧照

    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2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3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4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5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6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6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7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8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19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本片已获得2018年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并成为2019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有力竞争者。84岁高龄的美国最高法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堡是一位受到各国人士尊敬的传奇。常被简称为RBG的金斯堡大法官已经是当代文化符号。本片记述了金斯堡的人生历程。金斯堡的父亲是第一代美国移民,母亲是第二代移民。他们教给女儿独立自强的观念。金斯堡从小勤奋好学。考取哈佛法学院后,她结识了丈夫马丁。金斯堡之后成为著名的女权律师,在争取美国女性平等的工作、教育和发展权利方面有杰出贡献。她的丈夫一直非常支持她的事业。夫妻俩并肩拼事业、为公益,并抚养大孩子。金斯堡在1993年被克林顿任命为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在特朗普时代,立场中立的金斯堡被看作是秉公平权的一盏明灯。经历了丈夫患癌症以及自身两次患癌症等困难,金斯堡仍然坚守岗位,永不退缩。在当代美国金斯堡不仅是律政传奇,更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偶像。年轻人将她的头像穿在T恤上、背在包包上,甚至纹在身上。她所代表的勤奋自强和坚持正义的精神也跨越国境影响了全世界。

     长篇影评

     1 ) 几个有趣的片段

    上周看的RBG,虽然是纪录片但是片子看着一点也不闷,很多地方还颇有笑点。全片的主题挺统一的 - 就是RBG为男女平等做出的贡献。写几个我记得的点。

    - 印象特别深的就是说她非常shy从来不small talk。在电影里也可以看出来,她真的是很shy,作为一个法官,面对镜头特别害羞,摄像机拍的时候她眼神基本都是落到别处,很少会看镜头。她儿时的朋友回忆她,说她是个deep thinker。跟其他的女生不同,从来不chitchat。 她法院的同事也说她从来不small talk,有个跟她共事很久的同事还专门回忆了一下,说的确从来没有过。 这一点我是印象最深刻的。因为作为一个社恐,我对美国人small talk真的是深恶痛绝。还记得有一次我跟一个同事去跟客户开会,俩客户先到了,都是我第一次见,我同事去走廊接另外的客户了,结果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拖了十分钟吧才到。所以就我和客户在会议室里面面相觑,太尴尬了。我只好老实说我实在不会small talk,俩客户愣了一下就开始自顾自聊天了。我就在旁边陪笑听着,等我同事回来我已经心累到不想开会了。作为一个从事外向型职业的我,经常会为自己的内向和紧张感到自卑,所以当我知道不会small talk的RBG最后也成为最高法院的法官时,真的是感到备受鼓舞,当然前提是要技术过硬。

    - 还有说她和她老公一起上的法学院,她比她老公低一级。第一年她生了娃,结果好像第二年她老公就诊断出癌症。然后她的日常除了带娃,照顾老公,自己应付法学院的功课以外(那可是哈佛的法学院),还要帮老公辅导功课,记笔记什么的。所以每晚只睡两个钟头,就这样第二年还进了law review。这个schedule真的是女超人了。看老太太现在年纪也挺大了,精神头也还是不错的。所以说晚睡也并不一定会有问题啊。

    - 老太太还特别幽默。她说她本科是cornell的。 说那个年代没有比cornell更适合女生念的学校了。说男女比例四比一,还说要是你在cornell都找不到老公,出了社会肯定就更没指望了,那就肯定只能单身一辈子了。从她嘴里说出来这个稍许政治不正确的话显得更加俏皮了。

    - 她还说她第一个学期的约会对象从来没有重样的,直到遇到了她老公Martin。然后就是一路虐狗的甜蜜事迹了。话说第一任女性的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Sandra OConner也是跟老公恩爱几十年,互相照顾。其中提到Ruth因为特别害羞不擅长社交,而且为人比较严肃,而她老公Martin是纽约有名的税务律师,人风趣幽默,社交很广,所以她之所以能提名大法官,都是她老公各方面打点宣传她,到处跟人宣传她的结果。

    - 还说当时她从纽约搬去DC上班,所有人都问她怎么从DC和NY之间通勤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没有想过会是男方牺牲如日中天的事业跟她搬到DC。在当时的人看来理所当然就是女的应该为了家庭牺牲事业。

    - Ruth法学院毕业找不到律所的工作-当时律所都不招女的(OConner当时也是,斯坦福法学院毕业以后也找不到律所的工作,所以在家当了八年的家庭主妇)最后没办法去了大学教书。当时的社会现状就是女的工资比男的低是天经地义,因为当时人们的想法是你能有工作就不错了,you should feel glad even be here (巧的是我前一段时间看一篇说华尔街女的拿的工资普遍比男的少的文章也提到了这点)。然后如果女的工作时候怀了孕,雇主可以合法解雇她。(之前单位跟我一起入职的一个从非洲来的女生,她就是拿到full time offer以后还没入职前怀孕的,她跟我说当时她就非常忐忑公司会收回offer,因为在他们国家,这是经常发生的事,还有的单位会在入职前要求员工签合同保证说入职以后X年内不会怀孕。)

    - Ruth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有一个平权的组织找上了她,叫做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ACLU),因为看中了她在法律方面的才能。因为美国是判例法国家,简单来说,如果最高法院裁定了遇到A这种情况下就判B,那么以后低级的法院都需要按照这个先例来判案子。所以很多社会的组织,为了推广他们的理念,就需要在最高法院有支持自己理念的判决。而最高法院每年收到成千上万从各地法院上诉来的案例,只能挑选几十到上百个案例审判,挑选的标准就是这些案子是不是最典型的,对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案例。所以这些社会的组织就需要由此挑选最高法院最有可能选中的,自己这方又最有可能赢的案子(美剧the good wife中也提到了共和党人为了推广反对堕胎和同性恋在全国选典型案例的情节)。而Ruth在七八十年代,打了一系列这方面的官司,深深改变了美国平权的历史。她接的这些案子,其中有六个被最高法院听审,然后她赢了其中的五个。

    - 还有一个情节是说她因为年纪太大了,身体也不大好,所以很多人希望她早点退休,这样民主党才可以提名一个比较偏左派的大法官。这里的背景是,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只有九个人,而且都是终身制,只有死了,或者宣布退休,才可以补上。而总统有权提名大法官的候选人。当然总统会提名与自己党派理念接近的大法官。所以如果她在奥巴马在任期间退休,那么奥巴马就可以提名大法官了,而如果她不幸在trump在任期间退休或者挂掉的话,trump就可以提名大法官候选人,进而影响各方面社会的进程和议题。因为大法官比较稳定,一般任期都好几十年,所以很多总统在任期间都没有机会提名大法官的候选人。影片也讲到,现在美国最高法院比较偏保守也就是偏右,本来Ruth算是中间派,但随着其他人越来越右,她在最高法院的地位就显得越来越左了。最高法院一共有九个人,所以判决的意见采用多数派意见,多数派意见派一个人写判决书,而少数派也派一个人写反对派意见。叫做dissenting opinion。随着最高法院越来越偏右,Ruth变成少数派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多,影片最后截取了好几个她写的反对派意见的摘录,有些言辞非常激烈。可以看到不光是在全球其他地方,最近几年在美国也经历着平权的倒退。

    - Ruth自己得过两次癌症,感觉身体颤颤巍巍的。所以影片最后不光讲了她在popular culture中是怎么忽然红起来,变成了一个流行符号的,也拍了一些她为了复健在健身房的片段。她萌萌的穿着一个super diva的Tee,然后做push up,竟然还能晃悠悠的做20个。她以前的朋友,看着身体比她硬朗的多的俩老太太都对她特别佩服,说她们要是做这个,趴下肯定就起不来了。别说这些老太太了,就我push up做baby push up最多也只能做五个。望天ing。。。。。。

     2 ) 美国最高法院推翻有关堕胎权的裁决,结束了近50年来对堕胎的宪法保护。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有关堕胎权的裁决,结束了近50年来对堕胎的宪法保护。

    当地时间6月24日,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发布措辞激烈的声明,她在声明中:“民主党人会继续为将‘罗伊诉韦德案’(的裁决)写入法律而进行不懈斗争。”她说:“由于特朗普、米奇·麦康奈尔、共和党和他们在最高法院的绝对多数,今天的美国妇女比他们的母亲拥有更少的自由。”佩洛西还强调:“但不要忘记,妇女和所有美国人的权利将在今年11月的投票中被决定。”

    这里是2022年6月25日,魔幻的世界,各种魔幻的事情在上演。

     3 ) 精准措辞,精心布局

    这部纪录片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金斯伯格可以用最精准的语言指出自己的道义和法律背书,陈述时抓重点且不拖泥带水。

    这是一个天才,她有从事这一事业的条件。

    她就像“织毛衣”一样,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一年又一年,用一个又一个特殊案例……把女性的权益推向和男性平等的高度。

    期间她甚至考虑到了“男性无法领取单亲父亲补助”这一漏洞,通过向法官和陪审团展示单亲父亲、单亲家庭的困难,以及他们未能被法律所保护到的现状,来维护单亲父亲、单亲家庭的合法权益。这样通过提升单亲人群的人权,来间接地推动包括单亲女性在内的弱势群体的安全和社会地位。

    她真的好聪明。

    我曾经听说过,有一个老师送给她的学生一段话,里面说:“请使用你一流的头脑,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金斯伯格拥有一流的头脑,她也做到了让世界更加美好。持反对意见的人可以看看过去是什么样子。

    但同时这句话也让人感到悲伤,那么,没有一流头脑的人呢?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社会遵循丛林法则的话,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能够安置不同的人,维护好他们的安全和权利的社会,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共勉。

     4 ) NOTORIOUS RBG

    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 做淑女的意思是不要被无谓的愤怒等负面情绪所战胜;保持独立是,如果你能遇见白马王子并一同度过余生这当然很好,但是要能够照顾好自己。

    Can’t spell truth without Ruth.

    无鲁斯,不真相

    我们以萨拉·格莉姆克在1837年的陈述来表达立场,她是著名的废奴主义者、男女平权的倡议者:“我不为女性争取优待,我只要男性同胞们把踩在我们脖子上的脚挪开。” 基于种族的选举歧视依然存在,本院今日的判决就像因为在暴风雨中没有被淋湿而扔掉了雨伞一样可笑。 我在马蒂的病床边发现了这封信:“我最亲爱的鲁斯,你是我这一生中唯一爱过的人,如果不算父母、孩子和孙辈们的话。见证你一步步走到了法律界的顶峰,我真的开心极了。从56年前我们在康奈尔相识的那天起,我便从未停止过对你的崇拜与爱意。现在是我告别生活的时候了,我每况愈下的身体状态现已走到尽头。我希望你可以支持我的决定,但我也理解你或许会不同意。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少爱你一点。”

     5 ) 硬骨头的弱女子

    “女巫”,“恶人”,“女魔头”,“她是最高法院的耻辱”,“她是世界上最卑鄙的人”,“那个女人就是一具僵尸”。以上是一个又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点评,语气充斥着深恶痛绝和不屑一顾。看到这里时,我突然觉得很好笑,这些话和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疯婆子”,“荡妇”,没有什么两样。在男权社会,若想对女性进行打击,再简单不过,屎盆子先扣为敬。

    紧接着,她娓娓道来:“我不是要为女性争取优待,我只要男性同胞们把踩在我们脖子上的脚挪开”,慢条斯理中渗着坚定不移。

    她是“臭名昭著的RBG”,是美国最高法院的首位女大法官,于耄耋之年成为美国Ikon。她毕生都在为“女权”努力,正如她所言,并非为女性争取特权,而是平权。

    她代理的每一个诉讼案件,都足以说明她的立场、格局和慈悲心。她的诉状文辞严谨,掷地有声。

    Mr. Chief Justice and may it please the Court:Women today face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as pervasive and more subtle than discrimination encountered by minority groups.

    尊敬的首席大法官,请允许我在庭上做出如下表述:今日的女性,正在遭受来自职场的歧视,跟少数族裔遭受的歧视一样普遍,且更难察觉。

    Sex classifications imply a judgement of inferiority. The sex criterion stigmatizes, when it is used to protect women from competing for higher paying jobs, promotions.Itassumes that all women are preoccupied with home and children.

    对性别的区别对待,暗示着一种对优劣的判断。现今的性别标准污名化女性,它被用来确保女性不得竞争高收入的工作,无法晋升。它认定女性生来要服务于家庭和育儿。

    These distinctions have a common effect: they help keep woman in her place, a place inferior to that occupied by men in our society.

    这些区别对待造成了同一种后果,它们让女性被禁锢于低男性一等的社会地位之中,

    此时画面中只是一个空无一人的讲台,但你却能通过她的声音感受到她的力量。

    她为一位男子打官司,谋取原本属于女性的“特权”——“母亲保障金”,本质是单亲家庭的社会抚养金。

    这位男子的妻子因羊水栓塞离世,他决定全职抚养孩子,去当地社保局沟通,却发现该“社会抚养金”只针对女性发放,而当时的美国社会,市面上基本都是男性劳动力,所有这些福利金基本都来源于男性的纳税,最后他们却无法从中为自己谋福利。

    而当时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中,全为男性,且为特权阶级男性,他们无法了解一位普通的男性承担“家庭煮夫”角色时要面临的问题。RBG接下了这个案子:

    For the eight months immediately following his wife's death, Stephen Wiesenfelddid not engage in substantial gainful employment. Instead, he devoted himself tothe care of Jason Paul.

    在他妻子去世后的八个月里,斯蒂芬·维森菲尔德没有参加任何可获得实质性报酬的工作。他选择了全身心地照顾儿子杰森·保罗。

    这个案子是性别歧视反噬歧视者的案例,性别歧视会伤害每一个人,包括被歧视者和歧视者。这个案子最终以男性获得“社会抚养金”获胜。

    她抓住每一个机会,为争取男女平权而努力,有人称她为“硬骨头的弱女子”。她的所作所为,在“歧视女性派”看来,简直是大逆不道。在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女性多为家庭主妇,而她的老公却选择站到她的背后,照顾她的生活,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她内敛寡言,他外向活泼,当同样为哈佛法学院毕业的他被问及有没有给过妻子什么意见时,他巧妙而又幽默地回答:正如她不会在厨艺这块给我建议一样,我也不会在法律方面给她建议。

    看完这部电影《大法官金斯伯格》,很容易让每一位支持男女平权的觉醒分子相信爱情,只不过这样的伉俪深情,可遇而不可求。

    这部纪录片除了一个女人对事业和社会的热爱,还有理想中的爱情,琴瑟和鸣。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一段时间的美国历史,大法官绝佳的衣品,甚至作为语言,你都可以闭着眼听纪录片的声音,感受大法官诉讼状的语言魅力,如果恰好你对翻译感兴趣,还可以对比看一下字幕翻译。

    这部纪录片和这个女人,值得你坐在屏幕前,花90分钟。无论你是男还是女。

     6 ) 丈夫的临终手信

    My dearest Ruth,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i have loved in my life, setting aside a bit parents and kids and their kids.

    What a treat it has been to watch you progress to the very top of the legal world.

    I have admired and loved you almost since the day we first met at Cornell, some 56 years ago.

    The time has come for me to take leave of life because the loss of quality now simply overwhelms.

    I hope you will support where i come out, and i understand you may not.

    I will not love you a jot less.

     7 ) 纽约客: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如何改变了最高法院

    看到豆瓣短评里,有人说纪录片拍得比较简短,如果想了解rbg的伟大之处应该看「纽约客」写的那篇profile。但是短评里附上的链接已经失效,文章也是15年写的太久远了。于是在网上找到原文搬运到影评里了,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

    转载自《纽约客》//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3/03/11/heavyweight-ruth-bader-ginsburg作者:Jeffrey Toobin | 翻译:淡豹

    这个月,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法官就要满八十岁了(文章作于2013年3月)。金斯伯格以斟酌寡言著称,但这其实有点令人意外,因为在目前的最高法院诸位法官中,她恰巧在诉讼方面最有成就。首席大法官小约翰·格洛佛·罗伯茨在成为法官前,比金斯伯格辩护过更多最高法院的案子,但他所处理的案件的重要性远不及金斯伯格。在七十年代,金斯伯格辩护过最高法院历史上几个最重要的女性权利方面的案子,她私下里略带踌躇的慎思作风并未阻止她面对最高法院的法官席,奋力推动女性权利。在那些日子里,金斯伯格就是先锋。1976年,43岁,时任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的她,在最高法院作完整辩护,当时的首席法官沃伦·厄尔·伯格介绍她时,因为搞不清称呼方式而结巴了——“巴德夫人?还是金斯伯格夫人?”女性律师在那个时代还是稀罕事,更不必说冠双姓的女律师了。也是这同一个案件中,在辩护后期,波特·斯图尔特法官犯了类似的错误,称她为“巴德夫人”。

    在那个阶段,当她有一次与女学生同去法庭时,她们极力主张她该坚持让法官们用“女士”而不是“夫人”称呼她。这个不以婚姻状态称呼女性的方式在当时刚出现不久。金斯伯格告诉我她对学生的回答:“我决定不在称呼方式上大惊小怪。就称呼方式辩论,那并非我出庭的原因。”她一贯自豪于自己对“哪场仗更该打”的判断力。(她赢得了1976年那个案子,她在最高法院辩护还辩护了另外五个案件,并赢了其中四个)积极推动变革的她当时占据了天时,她将关于女性权利的案件带到最高法院面前时,最高法院恰恰愿意作出对她那一方有利的裁决。

    作为法官,她面对的时机则不是太好。今年是她在克林顿总统提名下获得最高法院法官职位的第二十年。这期间最高法院始终由保守派控制,这种情况下,她在很多最重要的案件中都是异议分子,少数派。在2010年约翰·保罗·史蒂文斯大法官退休后,金斯伯格已成为法院自由派四人帮中最年长的一位(另外三位分别是斯蒂芬·布雷耶、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和艾蕾娜·卡根)。她比史蒂文斯大法官更有力地将四位法官团结在一起,让自由派发出一致的声音,尤其在他们持异议时。去年,金斯伯格为最高法院对《平价医疗法案》的历史性判决,写下了恐怕是她职业生涯中最有力量的一份意见书。她认为该法案符合宪法,是国会在宪法的贸易条款下合理行使权力;她的解释和赞成是响亮的辩护,让这一任政府获得权威依据,得以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立法。

    然而,如今公众最关心的是金斯伯格的年纪。在她即将八十岁的这一年(2013年),每个人都在猜她预备什么时候从最高法院退休。

    最高法院法官可以从史密森尼博物馆的艺术品收藏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作品,摆放在办公室。大多数法官的艺术选择都安全、容易预见,例如选往届法官的肖像,不然就是风景画。吉尔伯特·斯图尔特为乔治·华盛顿画的一副肖像最近从安东宁·斯卡利亚大法官的房间转移到了约翰·罗伯茨大法官那里。金斯伯格则不然。她喜好简洁的现代派艺术,例如上世纪中叶美国画家本·卡宁汉和马克斯·韦伯的作品。她最喜欢的一幅来自于约瑟夫·艾伯斯令人印象深刻的系列《向正方形致敬》,几年前,史密森尼博物馆收回她办公室中那幅去巡展,她就从同一系列中又挑了另外一幅。

    鲁斯·巴德并不是在精致的艺术品味中长大的。她在大萧条最深重的时候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父亲是个毛皮贩子(你能想像,大萧条时买毛皮的人相当有限),母亲西莉亚·巴德则因癌症一直缠绵病榻,去世于鲁斯高中毕业的前夜。鲁斯读了康奈尔大学,在那里遇见了比她年长一岁的马丁·金斯伯格(朋友称他为马蒂),二人在她大学毕业后结婚,那是1954年。

    结婚五十年时,金斯伯格法官在最高法院为她各个阶段的法律助理办了一场聚会。当众人聚紧,她丈夫走向她,双臂将她拥起,在她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在她后背上粘上一张纸,上书“女王殿下”。和鲁斯不同,去世于2010年的马蒂爱社交,好开玩笑,很擅长烹饪。他也是位很有成就的律师。“通常都认为他是这个国家最优秀的税务律师”,哥伦比亚特区巡回法庭法官劳伦斯·西伯曼表示。马蒂常常将自己的职业角色形容为,“我将职业生涯中不成比例的巨大部分,贡献给了帮助理应富有的人免于将财产交至穷人和受欺压者手中这项事业。”在二人婚礼前,未来婆婆给了鲁斯下面这项建议,她后来经常向别人讲起,“每个好婚姻的前提都是,你得偶尔装聋卖傻。”讲起这段轶事时,鲁斯有时会加上一句,“在最高法院,也是一样。”

    离开康奈尔后——对马蒂来说,也包括离开军队后,他就是在俄克拉荷马的一个军事基地,跟着烹饪指南书学会做法国菜的——两人一起入读哈佛法学院。那几年相当艰苦。他们边完成要求极高的学业,边照顾襁褓中的女儿简(主要是鲁斯),之后马蒂又诊断出睾丸癌。他康复了,毕业了,两人搬去纽约,他加入Weil Gotshal & Manges事务所。第二个孩子詹姆斯于1965年出生。

    鲁斯的法学院第三年学业是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完成的。哈佛时任法学院院长拒绝授予她学位,虽然她大多数课程完成于哈佛,因此她算作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生。此后的几任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包括金斯伯格目前在最高法院的同事艾蕾娜·卡根法官,曾提出希望纠正这一错误。“马蒂总建议我拒绝,”金斯伯格告诉我,“不如等学校授予我荣誉学位。”这在2011年成为现实,和她同时接受荣誉学位的另一位是普拉西多·多明戈。金斯伯格对歌剧的热爱几乎和对法律的热爱一样深厚。在学位授予仪式上,多明戈为法官骤然高歌一支夜曲,记录这一幕的照片至今都摆在金斯伯格办公室的壁炉架上。“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之一”,她说。

    虽然于1959年毕业时,金斯伯格在同年法学院学生中成绩最优秀,她却连一项工作机会都没有得到。七年后,同为女性的桑德拉·戴·奥康纳大法官在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毕业时,也面临同样的处境。金斯伯格拼命找工作,一位欣赏她的教授杰拉德·冈瑟几乎是逼迫曼哈顿一位联邦法官爱德华·帕米瑞雇佣了她。“冈瑟告诉那位法官,假如他不给我一次机会,他就再也不会把任何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推荐给他了”,金斯伯格回忆。之后,金斯伯格开始为第一个工作项目学习瑞典的民事诉讼法,为此她学会了瑞典语。她在纽瓦克的罗格斯大学法学院教诉讼法,于1969年获得终身教职。

    在流行文化想象中,六十年代是自由派的年月,尤其在厄尔·沃伦担任首席大法官的高等法院。在这种想象里,“反动势力”是到七十年代才掌握大势的,以沃伦·伯格在1969年成为首席大法官为开端。但是,假如将女性主义问题纳入考虑,趋势则恰好相反。沃伦法庭在民权问题上持自由主义立场,却对女性权利充满敌意。在1961年,佛罗里达州立法,使参与陪审团成为男性公民的法定义务,却不包括女性公民。那年的晚些时候,在Hoyt v. Florida一案中,最高法院的法官们全体通过了一个全部由男性组成的陪审团作出的裁决,宣判一个被控谋杀她丈夫的佛罗里达女人有罪。根据这些法官的说法,佛罗里达州对女性公民的陪审团义务作区别对待,是因为“女性是家庭生活的中心”。

    “我认为,他们在歧视女性时,根本不觉得自己在歧视女性,”金斯伯格这样评价沃伦时代的法庭。“那些人认为自己是好丈夫好父亲,他们不认为女性遇到的那些障碍算是歧视。他们真的打心眼里相信那种‘保护性观念’,也就是说,对男性和女性的区别对待是一种对女性的福利,是保护女性的举措。当时的社会进步还没有巨大到足够撼动最高法院立场的程度。”之后,是社会进步带来了最高法院的进步。“那正是六十年代与七十年代之交时发生的事。”

    这个观点看起来普通,其实却充满争议。在金斯伯格服务于最高法院的这些年中,占主导地位的法律理论是原旨主义,这种理论认为应当按《宪法》在18世纪制订时的涵义来理解它。斯卡利亚大法官是这一派别的主要理论家,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宪法》已死”,也就是说,它的涵义不应当随时间改变。

    我问金斯伯格是否真有人认为《宪法》只具备它于1787年时的涵义。

    “没有人真的彻底那样认为——没有人,即使是我亲爱的同事,你知道,”她这样指代斯卡利亚大法官。“想想残忍的、不常见的刑罚吧,去威廉斯堡的监牢看看。我们再也不把人囚禁在畜棚里了。对今天任何人来说,抽谁二十鞭子、或者因为哪个人偷了一匹马就吊死他,这都算是残忍的、不常见的刑罚。”她继续说,“我认为在一个意义上,我也可以算作是原旨主义者:我认为宪法应当保持制订它的那些伟人的期望,即它应当能随时间流逝,始终葆有治理的效力。当年,那些伟人所期望的正是如此,他们希望它可以为政府提供一个能够长期存续的工具。”

    我问,她的这一取向是否会给予法官随当下政治的时局变幻来解释宪法的权力。

    “《独立宣言》的作者本人蓄奴,然而这篇宣言是最伟大的呼吁平等的作品,”金斯伯格回答。她相信,在今天,托马斯·杰斐逊会说,“平等观念需要随社会变迁而逐步进步,我们属于普通法传统。就像正当法律程序的观念随商法的发展而发展,之后便出现了人人享有平等的法律保护的观念。”

    在七十年代,作为教授和律师的金斯伯格将精力奉献于证明“《宪法》根本未死”。她努力劝说坐在最高法院审判席上的那九位男性,在历史上第一次认定应依据第十四修正案中的下述条款,禁止基于性别的歧视,而不仅是禁止种族歧视:“没有任何一州可以否认... 人人都有平等地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为达到这一目标,她首先从萨莉·瑞德的案件入手。

    瑞德生活在爱达荷州,是位以照料残疾人为业的单身母亲。在1967年3月29日,她十多岁的儿子斯基普在探访他父亲西斯尔时,用一把来福枪开枪自杀。萨莉对死亡原因有所怀疑,因为西斯尔申请获得儿子的保险政策赔付。斯基普死后,萨莉申请由自己而非西斯尔成为他财产的管理人。爱达荷法院否决了她的要求,基于一条州法律的规定:在此类争端处理中,“必须男性优先,而非女性。”

    这时,金斯伯格是女性运动在法律领域内的领袖,尤其当她于1972年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第一位获得终身教职的女性之后。她联合她人,创办了第一份探讨女性问题的法律评论杂志《女性权利法律报道》,并合作编纂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第一本案例书。同样在1972年,她在美国公民自由联盟联合创立了女性权利项目。当萨莉·瑞德的案件到达最高法院时,金斯伯格主动要求为此案写案情摘要。

    “近年来,在美国产生了一种对女性地位的新的评价,”这份摘要陈明,“在兼由男女两性别组成的女性主义者推动下,法庭和立法部门已经开始认可女性的如下要求:她们要求在“人”的类别中获得完整成员权,有资格获得正当法律程序所保证的生命与自由权利,以及平等的法律保护。”最高法院全体法官在瑞德案中立场一致,首席大法官代表全体法官为案件写下意见,推翻了爱达荷法条,认为其“正是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护条款所禁止的那种武断的法律选择。”换言之,性别歧视是违宪的。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的教授苏珊·德勒·罗斯也曾在那一时期作为律师参与性别歧视案件,她如此评价金斯伯格,“她使最高法院有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对性别歧视毫不插手——而且还带着种傲慢的态度对待性别问题——到一种新的最高法院,一项接着一项地否定对两性作出区别对待的法律”。

    从瑞德案的先例开始,金斯伯格开始以对两性作出区别对待的政府条例为靶子,处理一系列案件。这个过程很符合金斯伯格的个性:审慎、一步接一步。金斯伯格认为,与其一次性地要求最高法院判处一切区别对待男女两性的法律法规为违法,不如一项项地轮流处理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金斯伯格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秘书当时负责为她用打字机打出案情摘要,这位秘书给了她重要的建议。“那时,我在处理这些性歧视案件(sex-discrimination),我的秘书说,‘我看到所有这些一页一页的案情,看到的就是性,性,性的字眼。那些法官都是男人,他们读到这些案情时的联想,恐怕不会是你希望他们所想到的。’”金斯伯格回忆道。因此,她把使用的术语从“性歧视”改成了“性别歧视”(gender discrimination)。

    金斯伯格的当事人也经常是男性。她尽量挑选那些事实惊人,甚至带有一定悲剧性的判例案件。斯蒂芬·维森菲尔德是一位鳏夫,他做教师的妻子死于难产,而孩子存活下来。斯蒂芬希望独力抚养儿子长大,因此申请了他妻子社会安全政策下的“幸存方福利”。寡妇自动获得此项福利,但鳏夫则不然,他们必须充分说明,在妻子在世时,他们的生活依赖于妻子的收入。斯蒂芬无法证明这一点。金斯伯格将斯蒂芬的案件带去最高法院,于1975年又赢得了一次全体一致通过的胜利。

    在整个七十年代,最高法院从未像对待种族歧视那样,将所有金斯伯格代理的性别歧视案例总结到一起作出裁决,一次性地禁止性别歧视。在1982年,金斯伯格支持的“平等权利修正案”未获通过。在实用的意义上,尤其是从现在回望,缺乏这“最终一击”并没有造成太大区别。“她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令立法者意识到,他们再也不可以制订任何在男女两性之间划出差异的法律。”苏珊·德勒·罗斯说。

    1980年,金斯伯格受吉米·卡特总统任命,成为哥伦比亚特区巡回法院法官,丈夫马蒂也前往华盛顿,担任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教授,同时在华盛顿的Fried Frank事务所执业。“我的父母相互弥补,”詹姆斯·金斯伯格告诉我,“父亲是外向的那位,派对上挑起活跃气氛的那位,负责下厨的那位。母亲明显安静很多,更少表露感情。他们在一起真是合适。在这样一个家庭中长大,令我小时候没有意识到在那时父母双方都工作还是很少见的事。人们总会问我父亲的职业,我那时很疑惑为什么他们不问我我母亲的职业又是什么。在他们婚姻的初期,母亲因父亲而去了纽约,后来,则是父亲随她去了华盛顿。”詹姆斯·金斯伯格在芝加哥创立并运营一个非盈利性的古典音乐厂牌,简·金斯伯格在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任法学教授(她与约翰·罗伯茨法官曾是《哈佛法律评论》编辑同事)。

    “是否生育孩子的决定是女性生命的中心议题,事关她的幸福和尊严。”

    人们大多认为,金斯伯格走马上任成为法官后,会成为自由派的吹鼓手,尤其因为,她所在的哥伦比亚特区巡回法院其时正在两极分化的意识形态下激烈争斗。但结果并非如此。在她任职于特区巡回法院的十三年间,她与斯卡利亚法官、罗伯特·博克等保守派同事关系亲睦。“特区巡回法院令我惊异的一点就在于,她与其它法官相互往来、保持友谊,虽然她与他们明显有难以相互同意之处。”斯蒂文·卡拉布列思说。如今已是西北大学法学院教授的他,在金斯伯格任特区巡回法院法官时,担任她的法律助理,他当时参与创立了一个保守派律师组织“联邦党人协会”。更重要的是,金斯伯格在特区巡回法院时发表的法律意见,并不是一系列强烈的自由派看法。“她是一位普通法的立宪主义者”,卡拉布列思表示,“她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法院都不应该走得太极端。”

    金斯伯格作为法官的审慎,在她1992年在纽约大学法学院著名的麦迪逊演讲中,表达得颇为清楚。演讲中她质疑了美国法律史中一个具有妇女权利问题上里程碑式意义的案件,Roe v. Wade案。这一案件于1973年判决,当时正是金斯伯格经常将案件带到最高法院法官面前之时。虽然她支持堕胎权,但她对法院判决Roe v. Wade案的方式有极大保留意见。

    Roe案的案情关键在于判定一项得克萨斯州法律究竟是否违宪。这项法律禁止一切除母亲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之外的堕胎。哈里·布莱克门法官代表最高法院给出的判决意见大大超出了德州法律的范围,基本相当于宣布一切禁止孕早期堕胎的法律为违宪。金斯伯格在演讲中说,这一判决制造了“一个涵盖同类问题的体系,用一套法则替换了其时生效的每一个州的法律。”

    金斯伯格认为,只有那条德州法律应当被取消。“她十分审慎,是爱德蒙·伯克那个意义上的保守派,绝不是威廉·布伦南或瑟古德·马歇尔的风格”,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亚马尔·格林说,“她从根本上不相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应当来自于法庭。”

    她坚持,Roe v. Wade案中法官本不应颁布概括性的判决,而应像法官对待她呈堂的有关女性权利的案件那样处理。金斯伯格这样评价法官对待后类案件的方式的意义:“法院实质上开启了一个与政府的政治分支的对话。从本质上讲,法庭指导了国会和国家立法——想想古代人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吧。”在她自己的案件中,“最高法院的意见谨慎,它没有去推进宏大的哲学立论。你或许可以说,法官把球踢了回去,踢到立法者那一侧场地,让其时的政治力量可以在另一侧球场施展力量,处理问题。”相反,Roe v. Wade案的处理方式“无法开启与立法者的对话”。

    本月晚些时候【注:指2013年三月】,最高法院将听证两起与同性婚姻有关的案件。在第一起中,法官需要考察《婚姻保护法案》是否符合宪法,正是该法案使即便在宣布同性婚姻合法的州,联邦政府都不能认可同性婚姻。在第二起中,法官将裁决加里福尼亚州禁止同性婚姻的“第八号提案”。这些案件为最高法院提供了一系列不同寻常地宽广的选择可能性,使它可以决定是否要回避宪法性的问题,但是,加州提案问题尤其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裁决可能会令婚姻平等在美国每一个州实现。

    金斯伯格在麦迪逊演讲中表达出的对Roe v. Wade案处理方式的意见,明显表示她没有兴趣作出一个使对同性婚姻的权利对五十个州皆能适用的裁决。就像七十年代美国在堕胎权问题上的进步一样,同性婚姻问题在各州的政治过程中都正在取得坚实进展。目前已有九个州允许同性结婚,今年年内有更多州可望加入这一行列。在金斯伯格看来,Roe v. Wade案的判决反而阻止了各州在堕胎权问题上取得的坚实的逐步政治胜利,为反对堕胎权的斗士打了强心针。她在演讲中说,“围绕着那一惊人的裁决,反堕胎运动反而更有组织性地联合,声音也更大,取得了相当程度的胜利,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将立法趋势推向了相反的方向。”类似地,在同性婚姻上概括性过强的统一裁决也可能反而会给同性婚姻者的反对者强射一支肾上腺素。但是,假若没有这样的统一裁决,不少州确实也可能永远都不允许同性婚姻。实际上,若不是Roe v. Wade案,有些州到今天都可能会坚持禁止堕胎。

    作为法官,金斯伯格有义务在像同性婚姻或同性恋权利问题这样的公共事务上不采取一般的公开立场。当我询问她,作为法官的她是否批准过具体的同性婚姻婚礼时,她回答“没有”,但解释了原因:“我想没有人会来邀请我们批准,恰恰因为我们处理那些案件;同性恋平权运动中没有人想让最高法院的法官冒可能会受到批评或面临公众要求撤换法官的风险——我想这是没有人来问过我的原因。”

    那么,如果有人来问你,你会主持一场同性婚礼吗?

    “为什么不?”

    最高法院的法官获得影响力的方式各有不同。有些是因为运气好,属于正赢得关键案件胜利的意识形态阵营;如今,塞缪尔·艾里托法官符合这一情况。也有人属于多数派,但利用这一位置写下单独的法律意见,以敦促法院在类似的情形下将步子迈得更大;如今,斯卡利亚法官与克拉伦斯·托马斯法官是这种角色。也有人坚决地持有异议,布伦南与马歇尔两位法官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末期正是这样的少数派。或许最值得向往的是“摇摆法官”的角色,这个人可以控制案件的结果,获得写下关键的多数派意见的机会。奥康纳法官,以及后来的安东尼·肯尼迪法官都是热忱的摇摆一族。

    所有这些标签,没有一个能拿来注解金斯伯格。实际上,她作为“女权运动中的瑟古德·马歇尔法官”的名声比她作为最高法院法官的名声还要响。马歇尔在进入最高法院后,也面对着和如今的金斯伯格相同的问题——这里的成员太多保守派。但是,与马歇尔不同,金斯伯格是以克制而非愤怒来应对这一难题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亚马尔·格林认为,“她将自己视为法院一员,一个有特定的治理功能的机构中的成员,而不是像斯卡利亚或托马斯两位法官那样在任何案件中都将自己当成自由的行动者。”

    但是金斯伯格的挫败感每一年都更加强烈。她与已去世的前任首席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很合得来。在1996年的United States v. Virginia一案中,伦奎斯特邀请她写下了她法官生涯中最重要的多数派意见,她在意见中要求弗吉尼亚军校招收女生,再一次确认她在二十年前作为律师时的论点。“我十分喜欢前首席大法官”,金斯伯格告诉我。而至于他的继任者,罗伯茨首席大法官,金斯伯格则给出了一个相当模糊的肯定:“在面对公众问题上,我认为目前的首席大法官非常擅长与公众建立关系,他需要在不同的公开场合发表五到十分钟的演说,而在这些场合,他的发言总是正确的。”

    法官之间友谊的深浅可能是个不太重要的问题。他们各自独立作出判断。他们并不对投票作交易。他们在相互表示尊敬的问题上几乎向来毫无纰漏。他们很少在法庭之外一起度过私人时间。金斯伯格和斯卡利亚两位法官都是歌剧爱好者,很多人将这两位法官当成亲密好友,二人的家庭也经常一起庆祝新年夜。但实际上,在最高法院的崇高厅堂之外,这两位法官的关系也只能称得上友好。

    金斯伯格用一种温暖的语气谈起与她经历了同一代女性斗争的奥康纳法官。其实,金斯伯格视奥康纳的离开(以及艾里托法官的上任)为如今这个最高法院的转折点。“自从我到达最高法院,最大的变化就是奥康纳的离去,”她告诉我。“假如你看看她离开后我们的选票情况,你会发现,所有五:四的情况下,当我是那四分之一时,我都本应是五分之一——假如她没有离开。”

    金斯伯格在最高法院的影响力也可能受到她与肯尼迪法官目前不太和谐的关系的限制,肯尼迪恰好在当下影响力巨大。他意见书的写作风格花团锦簇,略嫌散漫,修辞性极强;而金斯伯格的风格精确、论断窄而具体、有时甚至流于枯燥。像她的前同事戴维·苏特尔法官一样,她也骄傲于自己即使在异议情况下都能礼貌地对待同事,但是肯尼迪的意见有时能让她至为愤怒。在Gonzales v. Carhart (2007)中,最高法院以5:4维持了联邦对所谓“部分生产”堕胎的禁止令。肯尼迪在意见书中写道,“虽然我们未能找到衡量此现象的可靠数据,但以下看法看来无懈可击,即,在决定对她们曾创造并维持其生存的婴儿作堕胎后,一些女性会为此决定而后悔。”在她的异议中,金斯伯格写下她的看法,她认为肯尼迪援引了“一个陈旧过时又显然毫无根据的说法:实施堕胎的女性会后悔自己的决定,因此会经历‘严重抑郁和自尊丧失感’。这种思维方式展现的是关于女性在家庭中和宪法下的地位的一种古老观念,这种观念早应垮台。”在她与我的一次谈话中,金斯伯格说她认为肯尼迪在此案中的意见简直是“恐怖”。

    即便如此,金斯伯格也没能赢得大部分同事的支持。在过去五年中,她写下的异议意见比任何其它法官都多。想到这一点,下面的情况或许就理所当然——她作为法官取得的最大胜利,是来自于一起她输掉的案件。

    莉莉·莱德贝特1938年生,在阿拉巴马一个没有自来水的房子中长大。快要40岁时,她在固特异轮胎厂位于阿拉巴马加兹登市的工厂中获得了一份工作。一年年过去,她逐渐提升为区域经理,这是一个大多都由男性持有的职位。1998年,她快要退休了,然而她收到一个匿名条子,从中得知原来她一直以来的工资都低于同等职位的男性。莱德贝特每月收入3727美元,而收入最低的男性区域经理都能拿到4286美元,最高收入的男性区域经理每个月能有5236美元。

    “这是她那一代有工作的女性几乎每一位都经历过的故事,我离那一代也并不远,”金斯伯格告诉我。“她担任的是在她之前基本由男性独享的职务。她得到了工作,经常在工作中受到各种各样的攻击。但是她总是尽量不把船撞沉,努力维护大局。”莱德贝特最终还是把船撞沉了——她起诉了固特异公司。在官司之后,陪审团判决她应当收到三百八十万美元的赔偿。固特异上诉,案件一路到达最高法院。

    2007年5月,在5:4的投票下,最高法院否决了莱德贝特的案件。依据1964年通过的《公民权利法案》第七条,对薪酬歧视的索赔需要在侵害发生之日180天内上诉。莱德贝特的索赔则可以回溯到许多年前。艾里托法官为最高法院写的意见称,因为莱德贝特没有在收到每一张工资支票的180天内要求索赔,她的案件受限于成文法的条例。

    金斯伯格代表自由派四人组写下了异议意见,认为在莱德贝特甚至不知道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薪水的情况下,她无法在180天内提交申请。“法庭对即刻申请的坚持是忽略了薪酬歧视中的常见要素:工资差别经常以小数额累积的形式发生,正如莱德贝特案件中这样,这使得对歧视存在的怀疑,只有经历相当的时间后,才逐渐增长;更何况,雇主往往向雇员隐瞒雇员薪酬与他人薪酬的比较的信息。”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教授塞缪尔·巴根斯托思在莱德贝特案件前曾为金斯伯格担任法律助理,他说,“所有人都说这是个有关性别歧视的案件,那确实是金斯伯格法律生涯的重心,但是,对她而言这也是一个有关诉讼时效问题的案件——关于联邦诉讼规则的案件,她对这方面的关注不比对性别歧视的关注少。”

    金斯伯格没有停留在这里。她知道只有一个方法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对莱德贝特的不公正对待上,而那个方法绝不是晦涩的法律分析。在大多数案件中,持异议的法官只将自己的异议意见成文,交由法律秘书存档。而当大法官希望人们注意其抗议时,大法官则在庭上将异议意见宣读出来。金斯伯格很少这样做,一年她都未必会这样做一次。但是在莱德贝特案件中,她作出了甚至更特殊的回应。她不仅在庭上宣读异议意见,而且用非专业的日常语言重写了她的意见。她说,“随着法庭宣读出《公民权利法案》第七条,莱德贝特过去每一张数额不够的薪水支票都得到了原谅,更别提所有那些累积起来导致她的薪水比其它所有男性区域经理都低的一系列决定。”

    之后,金斯伯格采用了她最关键的抗议策略。她认为,在国会已经通过了《法案》第七条的情况下,最高法院在莱德贝特案件中对这条法律作的法律解释是拙劣的。这在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金斯伯格说,“在1991年,国会通过了一条公民权利法案,实质上宣布这一最高法院此前类似关于该问题的限制为无效。” 1991年的法案中,国会弥补了最高法院在一系列判断错误的决议中造成的损失。如今,国会需要再次挽回最高法院的错误了。“今天,球又被踢回了国会那边,”金斯伯格总结道,“正如在1991年,立法机构有理由去注意到并修正本法院对第七条法案过分狭窄的读解一样。”

    这恰恰正是她十五年前在麦迪逊讲座中所倡导的那种法官与立法者之间的对话。这次,是国会,而不是法院,需要领导政治变革领域内的斗争。

    在那时,莱德贝特案件还几乎没有知名度。但是金斯伯格通过戏剧性地邀请国会来推翻她同事的决定,将这一问题放置在了国家议程上。此时,民主党人刚刚再度获得国会控制权,民主党内的总统提名也热烈地战事初起。民主党内的总统候选人们赞成金斯伯格改变法律的想法。共和党人在布什任期的最后阶段试图阻碍这一改变,但是当巴拉克·奥巴马成为总统,新国会通过了使莱德贝特案件判决实质上为无效的立法,该法律成为奥巴马担任总统后签署的第一条法律。金斯伯格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装裱起来的2009年《莉莉·莱德贝特公平酬劳法》的复制品。这是一份来自总统的礼物,奥巴马在上面写了这样一句话:“感谢您为创造一个更平等、更公平的社会而做的工作。”

    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的教授与一些受邀的客人一起,在今年早些时候举办了一场聚会,庆贺首位“马丁·D·金斯伯格税法教授讲席”教授人选就职。聚会时,同样在乔治城大学教授税法的史蒂芬·B·库恩教授在介绍中,称金斯伯格为“公司税务方面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专家”,并说他对税务规则的阐释“恐怕比美国最高法院的声明还要权威——在此向他妻子金斯伯格法官致以歉意。”

    首位持有此教授席位的是丹尼尔·哈尔波因。在他讲话后,金斯伯格法官作了一场事前未经安排的发言,解释这一教授席位设立的过程。她首先说明,马蒂他自己一定不会像当天的诸位发言人那么高地评价自己的成就。“如果他自己来讲,他大概会说他在康奈尔读大学时专修高尔夫球,而且是他那一年级成绩最差的学生之一。之后他进了哈佛法学院,在那里他成绩好得多了,因为哈佛没有高尔夫球队。”

    金斯伯格解释道,商人罗斯·佩罗曾是和马蒂关系最好的客户之一。她回忆,为纪念她丈夫的长期服务,“罗斯说,我想捐赠一个马丁·D·金斯伯格教授讲席。你来挑所学校吧。”而她丈夫马蒂回答,“噢罗斯,你要知道,在我们的宗教里,命名这件事只能等人死之后。”

    马蒂和鲁斯拖拖拉拉,总决定不下来应该在哪所学校设立这一由佩罗捐资的教授讲席。“我们觉得有一点点难办,直到罗斯说,‘你们花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那算了,我去奥罗-罗伯特大学设一个得了。’是这刺激了马蒂,他不假思索地喊了出来,‘乔治城!我希望马丁·D·金斯伯格教授讲席设在乔治城大学!”

    “马蒂是个极为优秀的人,持有最高的道德和伦理标准,”佩罗告诉我。在佩罗将他的公司电子数据系统公司(EDS)卖给通用电器的过程中,马蒂给了他重要的建议,在其后帮助佩罗脱离不愉快的公司合并时,马蒂也帮助他省下了一大笔钱。多年来,佩罗也逐渐地对鲁斯·金斯伯格十分了解。佩罗说,“他们实在是惊人的一对,当你想想他们各自有怎样的才智。但是他们真正的献身是对彼此。”

    马丁的私人执业十分成功。金斯伯格是目前所有最高法院法官中最富有的,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的丈夫。根据她2011年公开披露的财产报表,她的身价在一千万美元到四百五十万美元之间。在二人位于水门的寓所,他们经常举办晚宴,马蒂负责烹调。他以一位税务律师的精确对待厨艺。他撰写过一份法式面包的食谱,长达1300多字,包括这样的描述“面团的自分解有发生的可能,这将使面团吸收水分,并使正处于膨胀过程中的面筋松解,此过程完成后,则应开始揉面流程。”而产品则是... “三只较小的法棍”。

    马蒂不可思议的快乐性格贯穿了他一生中与各式各样健康问题的不断搏斗。在2005年前后,他感觉到越来越难以忍受的后背疼痛。最终,医生在他脊柱旁发现了肿瘤。2010年六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医生告诉鲁斯他们已束手无策。她告诉我,“我到达医院,领他回家的那天,我拉开他病床旁边的一个抽屉,那里有个黄色便笺本。”马蒂在本子上给她写了一封信:

    “2010年,六月十七日

    我最亲爱的鲁斯,

    你是我一生中爱的惟一的人。除了(也许吧)父母,孩子,孩子的孩子以外。几乎自从五十六年前我们在康奈尔第一次相遇的那天起,我就一直佩服你,爱你。

    能够看着你一路在法律世界中走到最高峰,这是我怎样的幸运!

    从现在开始到六月二十五日,我都会在约翰·霍普金斯医疗中心。我想,从现在到那时之间,我将很努力地思考我剩余的健康和人生,去想一想,是否总地来说,现在已经到了我应该作出决定的时候:是继续坚持,还是承认在生命质量的损失下,我不如从生命中告退。我希望假如我消极怠工,你仍能支持我,但我也懂得你可能不会支持我的决定。我对你的爱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减少。

    马蒂”

    马蒂于六月二十七日在家中去世,那是个星期天。次日早晨,金斯伯格法官回到了最高法院审判席上,在法庭开庭期限的最后一天宣读了法律意见。“那是因为马蒂也会希望我那样做,”她告诉我。

    “父亲死后,我们很为母亲担忧。她可能会只以果酱和奶酪维生。你想,过去做菜的人一直是他。”简·金斯伯格告诉我们。因此,现在她每月回华盛顿一次,为母亲烹饪好足够吃几个星期的食物,把食物分在每顿一份的小盒里,塞满母亲的冰箱。自马蒂去世以来,金斯伯格的社交和旅行日程表也几乎填满了。“她和马蒂在一起时,他总是更有活力的那个。她通常坐在一旁,”美国国家广播电台法律事务通讯员妮娜·图登堡从七十年代起就认识金斯伯格,以她为采访对象,也成为了她的朋友:“她在心里一定知道自己不能光依赖他,她现在更需要积极地参与社交。她比以前更主动了。假如你邀请她一起吃晚餐,她会来的。她比以前更多参与和法律无关的谈话。”

    上个月,金斯伯格的“半母校”哈佛大学法学院为她举办了一场长达一天的活动,其高潮是为她举行的晚餐典礼。(菜谱来自于马蒂的食谱编纂成的一本书,《最高厨师》,它是在他去世后由最高法院法官的配偶们在安·艾里托夫人的领导下编成的。)金斯伯格照旧向学生们谈起事业与家庭两全的生活的诸多好处。

    “人们常说,如果你要爬到树的最顶端就必须牺牲家庭,听到这种话时我总是很烦,”她对我说。“他们说你看艾蕾娜·卡根法官,索妮娅·索托马约尔法官。”(这两位法官未婚、无子)“那么,奥康纳法官可怎么讲?她有三个儿子。而我有简和詹姆斯。”在哈佛这全天的庆祝活动中,法学院院长玛莎·米诺谨慎地谈起金斯伯格在最高法院任职的这二十年。很明显,金斯伯格不希望这个场合成为她的告别辞。但是,她的年龄仍然是个问题,她何时离开最高法院成了隐然回荡于整个仪式的一个问号,就像她最近出席一切公众场合时那样。

    因为金斯伯格的清瘦和娇小,她长期以来都看起来略显虚弱。上下楼时,她通常需要他人搀扶。在最高法院的公众活动中,她通常扶着斯蒂芬·布雷耶法官的手臂。1999年,金斯伯格因结肠癌接受治疗。(奥康纳法官在八十年代曾患乳腺癌,她根据经验建议金斯伯格将化疗都安排在星期五,这样就来得及用周末时间休整,准备下一周的口头辩论。两位女法官都从未告假过一天。)2009年,金斯伯格又因早期胰腺癌接受了手术,这次,她照样没有缺席过任何一次辩论。

    话虽这样讲,金斯伯格衰弱的外表以及她的病史,或许不能表现她实际的健康情况。“在我患结肠癌后,马蒂说,‘你必须找个私人教练’。他说我当时就像刚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放出来一样,”她告诉我。因此,过去这十多年间,她在最高法院小小的底楼健身房随健身教练训练。最近,布雷耶法官也开始使用金斯伯格用的一台健身仪器,她可以调到第六档,而他只能用第五档。卡根法官和金斯伯格的健身教练是同一位,当年轻的卡根法官艰难地与15磅哑铃作战时,教练会说,“加油!金斯伯格法官轻轻松松就可以举15磅!”

    在口头辩论中,金斯伯格仍然是最活跃的提问者之一。实际上,根据乔治城大学厄夫·戈斯坦恩收集的数据,在22%的的情况下,第一个问题都是由金斯伯格问出的,这比她任何一位同事都多。她也有办公效率极高的声誉。每一年,最高法院最先公布的几乎都是她的意见。

    但是,她的退休时间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她还会任职多久?“只要我还可以全副马力工作,”她告诉我。“那个时刻总会到来的,但不会是今年。我这个年龄的人永远都没法预测未来。但是,只要我觉得我还能足够发光发热,我就会工作。我想明年也没问题。在那之后,谁知道?”

    有时候,金斯伯格会表明她愿意与她的法律偶像路易斯·布兰戴斯服务相同的时间。布兰戴斯是在82岁退休的,“对,有时候我会说,布兰戴斯接受任命的年纪和我差不多,他六十岁进入法院,待了大约二十二三年。所以我说,我期待至少也工作那么久。或者我会说,至少得等约瑟夫·艾伯斯那幅画回来。”

    金斯伯格在退休时间上谨慎地不愿给出细节(艾伯斯那幅画最近已经归还给她了),这掩蔽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今,最高法院的力量由五位共和党总统任命的法官和四位民主党法官分割。在共和党法官中,肯尼迪是惟一一位支持堕胎权的。哈佛法学院教授兰道尔·肯尼迪(他并未参加那场哈佛为金斯伯格举办的典礼),在《新共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尖锐而读者极广的文章,在其中他敦促金斯伯格(以及74岁的布雷耶法官)在奥巴马仍持有总统职务时退休。“我非常尊敬这二位法官”,肯尼迪告诉我,“但最高法院法官的职位如此重要,又是一项政治职位。法官必须对目前的政治情况极其敏感,才能使自己的法律遗产得到完整保留。冒险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都是生命有限的人类,而最高法院法官必须对此有充分意识。”

    我问金斯伯格,对她来说,当政总统所属的党派是否是她决定退休时间的一项因素。“我想,对我们每个人,这都是因素,”她回答。

    金斯伯格对奥巴马明显的好感似乎在她的考量中有其权重。詹姆斯·金斯伯格早在奥巴马还在芝加哥时就关注着他,甚至在奥巴马于2004年成为参议员之前,詹姆斯就提醒母亲注意奥巴马的政治事业。当最高法院为参议员举办晚宴时,金斯伯格提出希望安排奥巴马与她坐在同一张餐桌。(米歇尔·奥巴马也参加了那场宴会,当时她告诉金斯伯格,她同意丈夫参选议员的条件是,“那他得戒烟”。)自那时起,总统就经常对金斯伯格有特别对待。当他在2009年就职典礼前礼节性地拜访最高法院时,安东尼·肯尼迪法官邀请他在法院最高一层的健身房一起打篮球,奥巴马回答,“我不知道我成不成,我听说金斯伯格法官投篮技巧高超。”在2011年白宫举办的年度光明节庆祝活动中,奥巴马提到,“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法官在这里,我们对她的到来极为激动。她是我最喜爱的人之一。我在心中为金斯伯格法官留有一个小小的柔软角落。”在金斯伯格办公室里,她在自己与多明戈的合影旁摆放的是一幅奥巴马在一次国情咨文演讲上拥抱她的照片。

    在哈佛那场漫长的全天庆祝活动后,金斯伯格现出明显的倦意。她当天一早从华盛顿飞去哈佛,参加了一堂民权课程后,与法学院的女性教授共进午餐,其后在五百个学生与教授面前作答问(其间她不得不暂时告退一次,去接一个最高法院打来的紧急电话)。之后是那场晚宴,包括一位年轻歌剧演员的表演,法学院院长米诺的演讲,以及四位她的前法律助理的讲话。最后是金斯伯格自己发言。庆典结束,她还有工作要做。

     8 ) 君子如玉:《女大法官金斯伯格RBG》

    1.“臭名昭著”的女大法官

    大法官在美国是有很大权力的人,美国的最高法院有9位大法官,而且此职位为终身责任制,除非去世、自愿离职或者被国会弹劾,不存在被辞退的情况。

    这部纪录片里的金斯伯格大法官正是曾经的9位大法官中的一位。此前金斯伯格于20年9月18日去世,曾任大法官一职27年。

    纪录片的开始,是形形色色的人用各种各样的嘲讽式语言调侃金斯伯格的“臭名昭著”,当然我们知道,正是因为大家对她的热爱,才会这样调侃。

    因为金斯伯格在各种各样的案件中所表达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就是得到了“民心”,让她成为了年轻人心中几乎与摇滚明星一样的偶像,所以他们称她为“臭名昭著的RGB”。

    2.君子如玉

    整部纪录片真的好迷金斯伯格大法官的颜,是那种由内而外的美,而且她打官司或者宣布判决或者在讲话的时候声音好好听,这种好听不单单是音色的好听,是声音中传达出来的一种坚定的力量,是睿智、自信、又优雅得体的声音。肉眼可见对面跟她辩驳的律师眼中掩不住的欣赏,她是一个能折服对手成为朋友的人。

    在看纪录片之前,我想这位获得无数人热爱的大法官一定是一位法律的斗士,不自觉带入鲁迅先生的影子: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实际上看了这部电影,根本不是这样的。

    她是一位大美人,同时沉默寡言,甚至有些羞怯,严肃认真,热爱工作。

    她讲她的母亲告诉她一生都要坚持的两件事:一是优雅,就是无论何时不要因为不相关的事情愤怒;二是独立,你可以找到一位白马王子共度余生,但是你要学会照顾自己。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她的美丽,纵然在纪录片中已经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仍旧让人觉出她的人格魅力,是那种岁月的衰老无法抹去的东西。我想,那可能就是所谓的君子的品质吧。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开篇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女孩的性格更多像是坤卦,一定程度体现为:包容性强、理解对方、良好的共情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强、甚至是有一定的坚韧的抗压能力。

    但是我们想一想真正能够打动我们的瞬间,或许是雌雄同体的片刻。比如说“张敏回头”或者“铁汉柔情”。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女子想要获得君子般如玉的人格,可能不仅仅需要发挥长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更应该想一想是不是有做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如片中的大法官金斯伯格一样。

    金斯伯格毕业于上世纪90年代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她以非常优异的成绩毕业。甚至当时的法学院院长向律师事务所推荐这位优秀的女学生,但是由于她是一名女性,当时又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她未能获得律所中的工作。

    但是,这不意味着她的退缩,此后的一生,她仍旧奉献给法律事业。她为得不到公平薪酬的女性员工争取合法的权益,她为得不到单亲补助的父亲争取社保金,她为因为性别被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拒之门外的女学生们争取权益。

    她对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男同学们说:我知道你们恨我毁掉了这个学校,但是等着瞧,总有一天,你们会以那些从这里毕业的女学生为荣。(意译,记不住原话了)

    她在法庭上不以声音大获胜,相反,她以她专业的态度、坚定的语气、认真的准备获得了大家的尊重。那些对手可能嘲笑她或者讽刺她,但是她并不生气,而是一步一步的朝着自己认为对的,应该争取的方向努力。

    我们不能否定,她的努力为那个时候的美国社会带来的改变。

    她身上兼具阴阳的力量,既深沉如水,但又无时无刻不积极向上,是燃烧的火焰。

    她可真好看,隔着屏幕我都感受到了她在闪闪发光,我也忍不住想买一个印着她的头像的杯子了。

    4.向前一步

    又说起曾经看过的谢丽尔.桑德伯格的书《向前一步》。

    我周围的朋友越来越多的开始结婚生子,作为女性的大家越来越担心在职业生涯上究竟能够做多远。

    从理性角度来说,我们都知道,这是无可避免的障碍。但是,不要因此让那颗曾经也雀跃着的、上进的、想要变得更好的心冷却下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我们做不到金斯伯格大法官那样改变社会、改变世界,但我们起码要照顾好自己,相信自己,勇敢的迈向前。

    我的朋友,祝你好运。

     短评

    简要介绍梳理了RBG的人生,爸爸是第一代移民,妈妈是第二代移民,妈妈从小就告诉她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让她受益终生啊!父母对她的呵护与培养。她与老公的琴瑟和鸣,老公对她事业的支持,对她才华的由衷赞美,为她游说,病重前给她写信让她原谅她不得不离开了(令人潸然泪下),这是最美好的婚姻啊,俩个人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老公会拉着她早点下班,好好休息,做好饭。RBG能成为大法官,是她和她老公还有女儿儿子共同的努力。介绍了几个由RBG参与的美国男女平权重要案件,同薪同酬、男女平权、住房补助。就像RBG最常引用的那句话,我不是想女人权利高于男人,我只想让男人把放在女人脖子上的脚拿开。每天坚持运动,衣服领子好漂亮啊!她是美国自由派的保护人,美国宪法的捍卫者!不是她不退休,她是为了美国保守派自由派实力均衡,她才坚持

    4分钟前
    • 我们在一九八四
    • 力荐

    原来一个人可以如此安静优雅地对抗世界啊

    6分钟前
    • 晴晏
    • 力荐

    “女权主义者都是丑到嫁不出去的蕾丝边,要么就是婚姻不幸的老巫婆“?”RBG很响亮地抽了那些人一个嘴巴子。不要让年龄、性别、容貌、出身这些东西定义你,用自己【做的事情】来定义自己,花几十年将一件件小事累积起来,形成的合集,那就是你。说真的,一个人的生命质量,的确取决于她的能量和精力。而找到自己认同的意义感,是源源不绝滋生能量的关键。至少,它让你愿意活着,并做个【有用】的人。RBG伉俪的佳话,或许会让许多女孩子对婚姻和伴侣这件事更期待也更执着。但我觉得它恰恰说明,好的婚姻,价值观同步有多多多重要,遇不到这样的伴侣(99.9999%遇不到也求不来),最好抱定独立独身。Gloria Steinem 站了好几次台,作为女权科普片,总之看得一本满足。

    8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真的是极富个人魅力的一个人,难怪在美国这么受欢迎。本来确实不理解她为什么还不退,看完这片只盼notorious RBG还能再战几年,争取撑到Trump下台吧。另外她的丈夫也很有趣,可以说是人夫典范了。

    12分钟前
    • 鼠斩车田万齐
    • 力荐

    把RBG的判例找来看了看 文字好精妙 Language is power

    13分钟前
    • 点金
    • 力荐

    为女权奋斗了一生的学霸。这才是真正的实打实的为性别平等做出了毕生牺牲的女权捍卫者。notorious RBG!

    18分钟前
    • 包子岛
    • 推荐

    才知道这部纪录片的中文名是【女】大法官金斯伯格…简直像男总统特朗普一样讽刺

    20分钟前
    • hanavi
    • 力荐

    最大的震撼是:女主真的很会穿衣服选首饰啊!

    25分钟前
    • 玑衡
    • 力荐

    她说母亲有两点很坚持。一be a lady:不要被愤怒这种无用情绪所控,要用理性思考问题;二be independent:你可以嫁给王子从此幸福生活但仍要保持自己。另一细节是所有熟识她的人对她的评价中有一点共同的是no small talk,其中一人还仔细回想了下:嗯,从来没有!

    28分钟前
    • simonfaye
    • 还行

    RBG和她丈夫都无比无比优秀,可是不要忘了,若是没有70年代上街的那些妇女,她绝对不可能当上大法官。所以,我们必须相信,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改变世界,虽然只是一点点。

    31分钟前
    • phoebe
    • 力荐

    鲁斯与马丁的婚姻美好到足以哭出五个鼻涕泡,真正的琴瑟和鸣世间难遇。

    3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学法律的会觉得太浅,但对大众来说娱乐性刚刚好。“臭名昭著”的RBG,性别为本的RBG,很难想象她枯瘦的身体下有着如此坚定的平权信仰,在美国最高法院越来越右倾的年代,用一份份少数派报告发出“我反对”的声音。是女权更是平权,充满人格魅力的纪录片。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中文标题里面的“女大法官”有点画蛇添足,尤其那个“女”字

    43分钟前
    • п,已限流
    • 力荐

    我想这片子,能鼓励1个中国人愿意为性别平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都是功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难,一定要相信有些东西是值得付出的。

    48分钟前
    • 奶奶徐
    • 力荐

    "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 VMI那段看到热泪盈眶,女性主义的实质就是平权主义,用男性受性别歧视的案子在一帮老顽固面前argue平权太高了!美好的婚姻对双方事业的作用不可低估。从Cornell开始一生的征程,至今仍在谱写传奇,RBG安静温柔又饱含力量的模样令人动容。 "I dissent."

    50分钟前
    • Alaric
    • 力荐

    RBG讲起来她小的时候,母亲对她的教导,“be a lady, and be independent.”听RBG讲当年她老公是跟她约会的人中唯一一个真正觉得她是个有脑子的人的人。想起我法学院时的一个教授,Jeanne Charn,她也跟我讲说她当年(五十多年前)在哈佛法学院成绩优异,男生们却仍将她当作没有脑子的花瓶一般,只有她丈夫appreciate that she's smart,我当时听了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现在想想,她比RBG年轻一些但也差不太多,应该当年的环境真如此吧。为什么我们要愤怒,为什么我们要抗争,为什么我们不能平平和和地接受、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办公室小白领生活,因为我们的今天都是曾经的女权斗士们奋斗而来的,而如果我们不战斗,世界也许会倒退呢。

    51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两个take away:作为女人今天能够去大学里读书,在大公司里上班,要求升职加薪,要求离婚,要求抚养权,起诉家暴婚内强奸,这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权利,除了更加努力地推动男女平等和更加珍惜这些机会做到真正的女性独立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为之努力的前辈们;一个内向又寡言少语的人,一样可以在职场上走到高位,一样可以有很大的建树,即使是在美国这样一个看重social的社会,最重要的永远是业务能力,并学会如何有条不紊地表达自己。

    54分钟前
    • 僧人悟净
    • 力荐

    无数次眼眶湿润,no small talk,偶尔睡2个小时,几乎不记得吃饭,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铁人般的精力和意志力,真正的大美女学霸,不负淑女而独立的一生。

    55分钟前
    • 看狐狸的猫
    • 力荐

    她本人就像甘地一样,安宁稳定富有智慧,有时候觉得这种外柔内刚的气场反倒比激进派更具有影响力。想感叹一句,人家的法律体系太TM先进了,男女工资不均、学校录取性别比例不均都能打到最高法,直接影响法律的修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加之她自己是个法律天才,幽默温暖富有的老公是人生的神助攻,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notorious RBG

    60分钟前
    • 平平无奇小天菜
    • 力荐

    “Be a lady. Be independent.” A living legend, an inspiring woman to all humans.

    1小时前
    • 阿蕭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